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热播 >  >> 
济南“十大工程”确保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_全球快播报
来源: 舜网-济南日报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03 14:48:06

近日,市政府印发了《济南市碳达峰工作方案》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明显进展,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,合理控制煤炭消费,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,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。到2025年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7%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降低14.8%,完成省下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任务,为全市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。

“十五五”期间,绿色低碳、安全高效、多元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初步建立,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基本形成,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,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明显成效。到2030年,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2%以上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8%以上,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。

到2030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500万千瓦


【资料图】

《工作方案》提出实施碳达峰“十大工程”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程,充分挖掘余热利用潜力,推动莱热入泰、泰热入济、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,加快小型燃煤热源点整合提升,打造全市供热一张网。加快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建设,争创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县。推动抽水蓄能、储能电站项目建设,新增可再生能源项目按要求配建或租赁储能设施,积极推进储能示范城市建设。到2025年,在确保电力、热力稳定接续供应的前提下,实现30万千瓦以下抽凝机组和达到退役条件的背压机组基本替代退出。到2030年,燃煤机组供电煤耗比2020年降低2%左右,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,新型储能设施规模达到150万千瓦,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75万千瓦。

工业领域碳达峰工程,着力做大增量,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、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,培育发展空天信息、基因与细胞技术等未来产业。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全生命周期,实施绿色制造工程,加快建设绿色工厂、绿色园区(产业集群、产业集聚区),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。同时,推动钢铁、石化化工、建材等行业碳达峰。

节能降碳增效工程,在钢铁、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碳排放环评试点,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。强化能源、工业、建筑、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管理,加大节能高效技术、产品开发推广力度,加快开展节能低碳技术改造。聚焦城市节能降碳,开展建筑、交通、照明、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,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,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。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,采用分布式储能、“光伏+储能”等模式,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。

到2025年全市建成充换电站700座

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工程,将低碳理念贯穿于工程策划、设计、生产、运输、施工、交付等城乡建设全过程,推进BIM(建筑信息模型)等技术应用,积极推行绿色建造。增强城市气候韧性,深化海绵城市建设。落实建筑拆除管理办法,杜绝大拆大建。以数字化、信息化、智慧化赋能城市建设管理,加快“城市大脑”提升行动,争取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。到2025年,新增绿色建筑6000万平方米,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%,新建公共机构、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%。

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工程,鼓励公路与铁路、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通道,推动铁路专用线向物流园区、产业集聚区等重要货源地延伸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,推进加注(气)站、加氢站与充换电站建设,实现重要交通枢纽、公共场站、物流园区等全覆盖。到2025年,全市建成充换电站700座,充换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超过8万个,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%以上。到2030年,城市建成区每年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共汽车(除应急救援车辆外)、出租车新能源车辆比例为100%。营运车辆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降低10%左右。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。

循环经济助力降碳工程,开展绿色工厂、绿色园区(产业集群、产业集聚区)创建认定。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新建绿色低碳园区。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加快提升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,建立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。到2030年,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,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,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。

构建“南山北水多廊多点”生态格局

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工程,争取山东省绿色技术银行支持,加大重点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,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建设。发挥产研院创新圈、超算中心创新圈、济南科创城创新圈、山东大学创新圈“四圈联动”科技支撑作用,推动创新平台建设。加快推进“氢进万家”科技示范应用项目建设,开展氢燃料电池车示范推广应用。

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工程,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严控生态空间占用,实施整体保护、系统修复、综合治理,构建以泰山生态屏障区和黄河生态风貌带为主要生态控制区,以沿河绿化带为生态廊道,以自然保护区、森林公园、湿地公园、重要湖库、水源地为支撑的“南山北水多廊多点”生态格局。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,支持碳汇项目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。到2030年,全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各项指标呈现稳步增长,森林覆盖率达到23%左右,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%左右。

全民绿色低碳工程,倡导社会广泛使用绿色产品,提升绿色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,建立和完善绿色消费激励回馈机制,鼓励采取补贴、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。用好碳普惠平台,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等绿色消费激励机制,构建多种低碳场景引导全民共同参与减碳。

绿色低碳开放工程,鼓励开展国际交流合作,支持举办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活动。加强可再生能源、储能、氢能、CCUS(碳捕集利用与封存)等绿色低碳领域技术交流和联合攻关。推进中德企业合作区、中欧绿色制造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建设,全面开展创新链供应链合作,培育具有引领性、标杆性的国际一流绿色产业集聚区。

原标题:济南“十大工程”确保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